校园新闻
东湖中学开展“粽”情端午主题系列活动
五月五,正端阳。艾草生,菖蒲长。
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,我校开展了“粽”情端午主题系列活动。
活动一:学校为每一位老师准备了香喷喷的粽子和咸蛋,大家相互问候节日快乐、端午安康,爽朗的笑声洒满了校园,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。品粽的同时,追思行吟泽畔的屈子,体味时令节气的变迁,让端午节过得更有价值。
活动二:组织高二年级全体同学进行包粽子活动,大家在一片欢歌笑语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。随着时光流逝、社会变迁,很多学生已淡忘端午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,通过亲自动手包粽子的活动,使学生们真正感受端午文化其乐融融的氛围,打造国人该有的文化自信。
活动叁:校特色社团龙腾社积极参加端午主题系列活动——上海市第十届龙文化全能赛,高一年级80位同学参加开幕式表演,精彩的表演获得阵阵掌声。高二年级参加了舞龙自选项目比赛,并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,现场的助威声、呐喊声不绝于耳,令人感受到众志成城、团结拼搏的精神和节日的喜悦。
对于端午节,大家又了解多少呢?一起来学习吧!
端午节的由来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等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端午是"飞龙在天"吉祥日,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。
端午节的习俗
吃粽子: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的,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美食,具有厚重的历史感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挂艾草:在端午节,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,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,贴以艾叶,妇人争相佩戴,以辟邪驱瘴,用菖蒲作剑,插于门楣,有驱魔祛鬼之神效。
赛龙舟:屈原投江后,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死去,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,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,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。赛龙舟,在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,传入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。
佩香囊:小孩佩香囊,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,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做成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夺目。
拴五彩线绳: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,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,有辟邪、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。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,把五彩线剪下扔在雨中飘走,会带来一年的好运。
端午节还有祭龙、祭祖、放纸鸢、撒硫磺等等多种习俗,真可谓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
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。作为率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,端午节承载着多样且厚重的传统文化,我校通过多种形式挖掘端午节的内涵,了解节日的习俗,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,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,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,加深爱国情怀和热情,使民间节日更具魅力和生命力。
撰稿:林广波
审核:李媛
摄影:胡辛悦(学生)
编辑:许莲芳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