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旗下讲话
第十一周国旗下讲话——劳动,于无声处磨练精神
11月7日上午,东湖中学举行第十一周国旗下讲话教育活动,本次讲话的主题是“劳动,于无声处磨练精神”,由德育处刘婷老师主持,高叁1班优秀学生代表吴郑庭宣讲。
在吴同学的深度发言中,她首先指出在功利化社会中,从事劳动,真正宝贵之处是在劳动过程中养成的精神,磨炼出的心灵力量。其次,她论述了勤于劳动的作用,培养坚定意志,面对艰难也从容应对。使我们趋于成熟稳重,乐于奉献。使我们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,铸就民族之魂。最后,她呼吁在场每一位同学热爱劳动,从劳动中培养责任意识,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。
继而刘老师认为劳动并非难事,只需从日常小事做起。在家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,在学校自觉认真完成班级的值日生工作。劳动是贯穿人们一生的必修课,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心中,热爱劳动、勤于劳动、善于劳动,不断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、促进全面发展,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附吴郑庭同学宣讲稿:
尊敬的各位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上午好!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:《劳动,于无声处磨练精神》。
《左传》有云: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”。于古代劳动人民来说,只要勤勤恳恳地去劳动,生活就有了保障。换而言之,劳动即是财富的源泉,幸福的源泉。千百年来,正是劳动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,驱动着国人不断砥砺前行,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财富,用自己的行动践行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”伟大理念。
或许有人坚持认为,劳动只是最基础的体力活动,于学习无益,更被科技发展所抛弃。更有甚者,希望通过花钱雇人的方式,推卸劳动义务。诚然,劳动不能直接提高学习成绩,它的工作效率或许比不上现代科技,但真正宝贵的,是在劳动过程中养成的精神,是它磨炼出的心灵力量。
勤于劳动,意志坚定,艰难亦从容。恩格斯有言:“劳动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。”如果说学习为人的美好生活铺平了道路,那么劳动则为人的顽强生命铸就了脊梁。那些以学业繁忙为由推卸劳动责任的人,可曾想起过北大学霸与父母的“万言断交书”?作为学习的精英,他却被心理问题所折磨,可见没有劳动打下的心理基础,学习再精进也经不起社会的考验。
勤于劳动,成熟稳重,为社会谋幸福。社会是由人关联而成的,人工智能可以辅助社会运行,却不能决定一切。作为社会真正的主人,我们放弃磨炼的机会而单纯依靠机械,又何尝不是一种倒退?在日渐复杂的社会中,是劳动让我们扎根于现实的土壤,清楚认知自己的责任,从而做出贡献。倘若有了科技而高枕无忧,那科技也必将止步。
勤于劳动,艰苦奋斗,为民族铸国魂。从古至今,发展、统一这条荆棘之路,总是在劳动者脚下变为坦途。论古,“禹、文王躬耕而有天下”,劳动者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;论今,袁隆平,屠呦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,同样离不开田间地头的坚守。
与此同时,我们也不能忘记,耽于享乐之人终将被命运抛弃。白居易“今我何功德,曾不事农桑”之呼犹在耳,“唐皇重色思轻国”导致开元盛世的中断,令人触目惊心。究其根本,是推卸责任的侥幸心理作祟,而忽略了劳动凝聚的民族精神。
如今我们成长在国旗之下,历史的辉煌与教训仍在我们耳边回响,作为青少年,劳动炼就的精神,看似离我们很远,但它们正在我们心中发挥着作用。试想:如果不曾参加过值日,如果没有在卫生劳动中出过一份力,如果在家没有洗过一件衣服、做过一次饭……我们又怎么理解“责任”,“亲情”这些词语的真谛?我们又如何担当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呢?因此,劳动并不是浪费时间,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,是我们应当补齐的必修课程。
劳动并非什么难事,无需创造出什么辉煌成就,只需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。从家务到校园卫生,从整理房间到美化班级,这些都是生活这本大书的精彩片段,足以让我们强壮体魄,磨炼意志,走向更辉煌的明天!
同学们,让我们行动起来,将劳动融入青春,将青春献给劳动,以劳动成就更好的自我!
相关信息